整理自《論語》聽講筆記。
中國思想文化一亂,必出大儒,以正綱常。
《論語 第15卷 衛靈公》在陳絕糧,從者病,莫能興。子路慍見曰:「君子亦有窮乎﹖」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為人上人,必得吃常人不能吃之苦。所以說:「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朱子治家格言〉曰:「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書是死的,腦子是活的,須深入會用。
其人不言,言必有中。 -- 《論語 第11卷 先進》魯人為長府。閔子騫曰:「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子曰:「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公羊春秋》靠師說密傳其革命的理論,以撥(按:撥,除也)亂反正為職志,比《易經》難。亂世是世級制。太平世,則人人可以為堯舜,人人皆可為揖讓。參考熊十力《讀經示要》。人不可淺,必得懂得民族文化[及民眾心理]之演變,不可脫節。不可違背民族之特尊姓。百姓之力不可忽視,所謂「大海不容死屍」。
《公羊春秋》有張三世之說。「據亂世、昇平世、太平世」。在據亂世,應守住,不使亂世擴大。然後再謀進步到昇平世的小康社會。最後再提昇至太平世,天下為公的大同境界。在太平世之時:
- 「君子篤恭而天下平。」 -- 《中庸》 -- 這是至太平的入手處。
- 「人皆可以為堯舜」 -- 《孟子·告子》 -- 平等的民主觀。
- 「群龍无首、吉。」 -- 《易經》乾卦、用九之爻辭 -- 群眾皆有龍德,而皆可為群之首,故曰群龍无首。
- 「人人皆有士君子之行。」 -- 《春秋繁露·俞序》 -- 士君子以其行為而定其高下,口說無憑。
1 則留言:
老子希望孔丘能夠去多欲與傲氣,是真摯的指導,因為任重而道遠。相信傳承文化重任的人,都知道取捨的難易,水域清澈,出於本質,也出於沉澱;後者蓮花之美。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