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8日 星期五

誠信

http://www.cwbook.com.tw/common/bookDetail.jsp?productID=290



【序】
給陌生人的禮物 蕭錦綿

  擦身而過,相視而笑。信任看不見,屬於信任的故事說不完。初夏,驕陽裡,中山北路,在通往天母的公車站,三個年輕的盲友,對著緩緩開動的公車,使力地揮著手,車上車下,兩組盲人快樂地互道再見。看不見對方,他們何以再見?眼盲與心盲,差別是什麼?為什麼人情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長久以來,台灣一直深陷「地位焦慮症」(status anxiety)。社會普遍存在失望、斷裂、無力、疏離,人與人之間有一種「不再容易信任」的精神危機。

  到底,在一片全球化的聲勢中,面對劇烈變動的社會,什麼是人與人之間的心動時刻?在公平美好社會的嚮往與追求中,為什麼信任是最大的社會資產?新科技,改寫產業版圖,引爆人際關係典範轉移。工作倫理出現斷層,親疏遠近虛實關係變化,帶來新的現實。新的關係靠什麼力量來支撐?對個人、對群體、對公司,什麼是新的規範、新的責任?

《信任》以報導故事的方式,呈現人與人之間「關係」和「對待」的正向力量,找出一直都在,卻常常被忽視的信念。這些信念包括誠信、包容、尊重、互助,一種人與人之間最珍貴的信任,是生命中無限力量的源頭。

 編輯過程,一百歲的毓老,為了推敲兩個字句,反覆斟酌,把「騙」更正為「不誠」,把「壞」了本性更正為「蒙蔽」了本性。他以「絕不一語誆蒼生」的本事,還給世道一個公平,其用心深細,令人動容。《國富論》之外,亞當史密斯更有名的著作是《道德情操論》。在這個時代,毓老的誠正信實,是難得一見的道德情操新典範。

  一九九八年,馬友友開始絲路計劃,一種超越時空結合東西的音樂探索,因創作產生共鳴,絲路成為二十四位陌生人的交集,即時的關係更需要彼此的信任。以詩作「孩子在生活中學習」馳名,家庭生活教育博士桃樂絲.諾特寫道:

在批評中長大的孩子 學會責難
  在敵意中長大的孩子 學會爭鬥
  在恐懼中長大的孩子 學會憂慮
  在同情中長大的孩子 學會自憐
  在嘲弄中長大的孩子 學會膽怯
  在猜忌中長大的孩子 學會妒忌
  在寬容中長大的孩子 學會忍耐
  在鼓舞中長大的孩子 學會自信
  在讚美中長大的孩子 學會感激
  在護持中長大的孩子 學會自愛
  在接納中長大的孩子 學會追尋
  在認同中長大的孩子 學會進取
  在分享中長大的孩子 學會慷慨
  在正直中長大的孩子 學會判斷
  在安全中長大的孩子 學會信任
  在友善中長大的孩子 學會關懷
  在沈靜中長大的孩子 學會放心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信任》這本書希望在經濟力、知識力之外,找出台灣的社會力,找回台灣消失的成功因子。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