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1月21日 星期一

變革管理與領導的藝術

變革管理與領導的藝術
(Change Management and the Art of Leadership)

陳明德 講說 蔡瑞洪 記錄整理

(2001年)三月二十四日在慈濟華府聯絡處,由溫文儒雅的陳明德師兄帶領二、三十位師兄師姐探討「變革管理與領導的藝術」。一場兩個小時的演講,引經據典、闡述解說,易經、楞嚴經、老子、莊子、大學、中庸,以及數本英文管理書籍,使我們不禁讚歎陳師兄虛懷若谷、飽
讀詩書。

陳師兄開宗明義,說明變革管理與領導不只是應用在企業界,事實上管理領導的藝術,亦可運用在個人、家庭、和包括非營利的組織。因為修行即是變革,領導乃是教化。他又引用莊子的話,『至人之用心若鏡,不將不迎,應而不藏,故能勝物而不傷。』說明在變革下的領導人,若其心如明鏡,則能不逢迎,也不留戀;隨緣隨喜,應對得體。

易經是一本討論變革的經書,英譯書名稱為Book of Change。易包括有三大原則:變易、簡易、及不易。也就是了悟吾人所處之環境時時在變,面對此『變易』,要能因應作有彈性的變革;變革之樞機在能掌握變動之軌跡,則能化繁瑣為『簡易』;然而在變化之下仍應堅守至誠無私之『不易』原則,為做人處事之張本。改革必須等待適當時機,先取得共識,大家都認為有必要改變,變革方會成功。『君子革心』,如果領導者有誠心,追隨者受到感動,也會跟著變。

世事的演變常常是有其因果可循的,變化之初其機甚微,惟智者能一葉知秋;接著而來的為巨大之改變,一般人都無法馬上適應此種變革;之後大家習以為常,進而成為一種知識、常識、與文化,但是這些習以為常之事,亦可能成為阻礙未來變革之包袱。

常人對細微的變化感應度較弱,以青蛙實驗為例,一隻青蛙突然接觸燙水,會急著要逃命而得以存活,反倒是在緩慢加溫的水中,青蛙對水溫的逐漸上升沒有警覺,終而被燙死。所謂『變化密移』,可不畏哉!一般人之所以抗拒變革,分析其原因約可分下列幾種:對變革認知的有限,感受到失去工作的威脅,惟恐專業技巧會無用武之地, 怕學新技術,擔心自己的影響力、權威性、社會地位和控制力會降低, 接受變化的容忍度低,以及不願改變既定的習慣和溝通模式。

一位好的領導者,必須是一個人格成熟、能自制、有自信、會激勵別人、能與人溝通無礙、相處融洽的人。另外還應具備下列各種能力與條件,方可承擔重大變革的責任: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知己知彼,懂得屬下的優缺點,並善於安排職責與任務;會用心觀察周遭情勢之變化,有遠見能觀微知著,並予以評估;能讓眾人參與決策,並懂得推銷想要實行的政策與理想;時時求取新知,教化屬下;整合各方的意見與力量,溝通無礙;有身先士卒的精神,能支持撫慰屬下的心理。因而在變革的過程中,能集眾人之心力圓滿的完成任務。

在不同情況下,需要有不同的領導風格。無論是何種風格都應從修身做起,『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只要自己修行有成,雖未居高位,亦能對家庭社會造成深遠的影響。達到有若楞嚴經中『坐微塵裏,轉大法輪』之境界。此與禮記大學篇所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儒家修行之次第,也有相通之處。


陳師兄最後以老子的『為學日益,為道日損。損之又損,以至於無為。無為而無不為』作結尾。一個人追求世間之學問,應積極學習增益新知;修道則要不斷的損除慾念,不以一己之私心而為。因而能效法觀世音菩薩尋聲救苦,什麼事都可以做。一個人惟有守戒律,持定力,才能生智慧,清楚人生目標何在。與周圍人事物能有和諧融洽的關係,與人應對剛柔並濟、互補長短,並具有堅毅不拔的毅力。誠信待人,取得他人信任,了解掌握情勢與人心,則做人處世方面便會圓融圓滿。

聽完演講,我不禁內省,並思索自己應如何將變革管理與領導的藝術運用在日常生活中。相信許多師兄、師姐也有同感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