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嚴經》中波斯匿王回答釋迦摩尼的質疑而說出下面的一段體悟:「念念遷謝。新新不住。…變化密移。我誠不覺。寒暑遷流。漸至於此。」這是說前念生,後念滅,如波浪一樣,一波起,一波滅,時時刻刻都在變遷謝落。新的念頭和事物是永遠推陳出新停不住的。人容貌的改變由少至老,是一分、一秒地在進行中,人們實在不易覺察,所以認為其變化是在暗中,秘密的推移,寒來暑往,一年一度地變遷流轉,我們才逐漸地驚覺自己已經不知不覺就由少、而壯、而老[1]。現代企業的變化一年或一季的資料來觀察分析,不可謂之不大,然而企業主管由於身在其中,當然很難感受到企業經營環境一分一秒或一日之間的細微變化,這就是所謂的「變化密移」的現象,也就是造成溫水逐漸加熱可以煮死青蛙的原因。是故要能「觀微知著」的警覺性,才有「變革」的行動可言。研究易經,尤其是「革」卦,教導企業主管要能識變化於其先兆,繼而要有魄力、有程序、有方法、和以創新的精神去進行變革之管理,並且知道如何以圓融的手段有效的排除各種阻力,能如此才能將企業成功的轉型。
《莊子、大宗師》有一比喻與《楞嚴經》中的例子相似,然而更為深刻:「夫藏舟於壑,藏山於澤,謂之固矣。然而夜半有力者負之而走,昧者不知也。藏小大有宜,猶有所遯。若夫藏天下於天下而不得所遯,是恆物之大情也。特犯人之形而猶喜之。若人之形者,萬化而未始有極也,其為樂可勝計邪!故聖人將遊於物之所不得遯而皆存。善妖善老,善始善終,人猶效之,又況萬物之所係,而一化之所待乎!」郭象的注:「夫無力之力,莫大於變化者也;故乃揭天地以趨新,負山岳以舍故。故不暫停,忽已涉新,則天地萬物無時而不移也。世皆新矣,而自以為故;舟日易矣,而視之若舊;山日更矣,而視之若前。今交一臂而失之,皆在冥中去矣。故向者之我,非復今我也。我與今俱往,豈常守故哉!而世莫之覺,橫謂今之所遇可係而在,豈不昧哉!」古人有藏富於民的觀念,此乃《莊子》「藏天下於天下」之智慧。
[1] 宣化上人,《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卷二》, http://www.bfnn.org/book/books2/1330.htm
2008年2月1日 星期五
談變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